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
作者:横华国际来源:发布时间:2015-08-05 18:22:11

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

(一)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是辨别价格运行主要趋势的最古老、最普遍的方法。这套理论的目标是判定市场中主要趋势的变化。道氏理论所考虑的是趋势的方向,不预测趋势所涵盖的期间和幅度。其主要原理包括:

1. 平均价格涵盖一切因素。所有可能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都可由平均价格来表现。道氏理论认为收盘价是最重要的价格,并利用收盘价计算平均价格指数。

2. 市场波动具有三种趋势。道氏理论把趋势分成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其最关心的是主要趋势,通常持续一年以上,有时甚至几年,看起来象大潮;次要趋势象波浪,是对主要趋势的调整,一般持续3周到3个月;短暂趋势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象波纹,波动幅度更小。

3. 主要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上趋势为例,第一阶段是建仓,有远见的投资者知道尽管现在市场萧条,但形势即将扭转,因而就在此时买入;第二阶段是上涨阶段,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参与市场;最后,随着公众蜂拥而上,市场高峰出现,第三阶段来临,所有信息都令人乐观,价格惊人的上涨并不断刷新。

4. 各种平均价格必须相互验证。除非两个平均指数都同样发出看涨或看跌的信号,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上升或下跌。如果两个平均价格的表现相互背离,那么就认为原先的趋势依然有效。

5. 趋势必须得到交易量的验证。辨认主要趋势中的三阶段走势时,通常需要与交易量进行相互印证,交易量应在主要趋势的方向上放大。

6. 只要发生了确凿无疑的反转信号之后,才能判断一个既定的趋势已经终结,但是确定趋势的反转并不容易。

道氏理论主要目标是扑捉市场的基本趋势,一旦基本趋势确立,道氏理论价格这种趋势会一路持续,直到趋势遇到外来因素的破坏而改变为止,但是道氏理论不能推论不同性质趋势的升幅或者跌幅。其次,道氏理论提倡两种指数互相确认,这会导致投资者交易的滞后性。

(二)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由艾略特(R.Eliott)创立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波浪理论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如同大自然的潮汐和周期性,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

期货市场的上升行情和下跌行情都是在波浪中上行和下行的,波浪分为上升浪和下降浪。一个完整的波浪包括8个小浪,前5浪以数字编号,后3浪则分别用a.b.c表示。以上升行情为例,在8浪中,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其中,上升阶段由3个上升浪(1、3、5)和2个下降浪(2、4)组成,一浪高过一浪;在下降阶段,一浪比一浪低。一个完整波浪中的8个小浪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依此可以预测价格下跌和上涨幅度。同时,8个小浪在持续时间上也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为作出买入和卖出的判断提供参考。

(三)量价关系理论

量价关系理论是运用成交量、持仓量与价格的变动关系分析预测期货市场价格走势的一种方法。成交量是指某一时间内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数量,通常是指每一交易日成交的合约量。持仓量是指到某日收市为止,所有未平仓了结的合约的总数。

1. 交易量。交易量是重要的人气指标,上升趋势中,成交量打表明市场人气足,对上涨的强度和迫切性更高,反之,上涨的压力就小得多。如果价格上升趋势中交易量上升,或者价格回跌时交易量减少或收缩,均说明市场处于技术性强势。在下降趋势中,当价格下跌时交易量上升,或者价格反弹时交易量下降,均说明市场处于技术性弱势。

交易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用来验证价格形态。价格形态中,交易量是重要的验证指标。如头肩顶成立的预兆之一就是,在头部形成过程中,当价格冲到新高点时交易量较小,而在随后跌向颈线时交易量却较大。在双重顶和三重顶时,在价格上冲到每个后继的峰时,交易量都较小,而在随后的回落中,交易量却较大。在持续形态形成过程中,如三角形,与之伴随的交易量逐渐下降。一般地,所有价格形态在完结时,只要这个突破信号是成立的,那么它就应当伴有较大的成交量。

在对价格和成交量的关系研究中,实际上是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来估计同一对象—--市场力量。就价格本身而言,要等到价格趋势实际反转时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交易量是领先于价格的,而交易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买方或卖方力量的消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涨跌停板是,尽管交易量通常极小,却是市场趋势非常强烈的表现。

2. 持仓量。持仓量是期货相对于证劵市场的特有概念。持仓量同样反映了市场人气,持仓量增加,表明资金在流入市场,减少则表明资金在流失。持仓量与价格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在上升趋势中持仓量增加是看涨信号,持仓量较少则是看跌信号;在下降趋势中要要区别对待,下降趋势之初的持仓量增加是看跌信号,下降趋势之末的持仓量增加则是抗跌信号。下降趋势过程中的持仓量和成交量同减表明市场持续看淡、资金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持仓量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倾向,因此对持仓量必须做季节性修正。仅当持仓量的增加超过了其季节性的增长之后,这个变化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价格正在上升趋势中,同时总持仓量又高出季节性水平(如5年平均),那么就意味着新资金已流入市场,买盘强劲,牛市已现。如果价格上扬而持仓量下滑至季节性平均水平以下,那么这种走高就有可能是由于空头止损平仓而造成的,资金正在流出市场,这是一种弱势情况,反弹将宣告失败。

另外,除了以上倾向性外,还有其他一些市场环境,持仓量也能给出一些指引:

(1)   当一场主要的市场趋势接近尾声时,持仓量已经随着价格趋势的整个过程增加到一定高度,那么,一旦持仓量不再继续增加甚至开始减少,就是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的迹象。

(2)   如果在市场顶部,持仓量处在高水平,而价格下跌又突如其来,那么这是一个看跌信号。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在上升趋势接近尾声时建议多头头寸的交易者均处于损失之后。这将迫使他们卖出斩仓,所以使价格遭到压力。这种情况一直将维持到持仓量减少到足够大幅度之后。

(3)   如果在市场横向调整期间持仓量逐渐增加,那么一旦发生向上或向下的价格突破,随后而来的价格运动将会加剧。

(4)   在价格形态完成是的持仓量增加可视为对可靠趋势信号的补充印证。例如,如果出现在随成交量放出的持仓量增加基础上,对头肩底颈线的突破就更加可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跟随在趋势初始信号后的推动力常常是由陷于市场错误一方的交易者产生的,因此有时持仓量会在新趋势开始时略减少。这种持仓量的初始性减少可能使人误入歧途,因此不必对持仓量在极短时间内的变化过分关注,需要结合成交量和价格区间的综合判断。

持仓量和成交量是能辅助确认图表中其他技术信号的次级技术指标,不宜单独基于成交量或者持仓量的数字而做出交易策略,可以将他们与其他技术信号结合使用来加以确认。

(四)江恩理论

江恩理论是由20世纪最著名的投资大师威廉江恩大师结合自己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提出的,是通过对数学、几何学、宗教、天文学的综合运用建立的独特分析方法和测市理论,包括江恩时间法则、江恩价格法则和江恩线等。

(1)   江恩时间法则

江恩把时间作为进行交易的最重要的因素。江恩的时间间隔不只有数日、数周,也可以是数月、数年。江恩交易年,首先可以一分为二,即6个月或26周。也可以分为1/8和1/16.在江恩年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时间间隔。如一周有7天,而7乘以7等于49,故江恩将49视为很有意义的数字。一些重要的顶或底的间隔在49-52天。中级趋势的转变时间间隔为42-45天(45天是一年的1/8)。

(2)   江恩回调法则

回调是指价格在主运动趋势中的暂时的反转运动。一般来说,50%、63%、100%作为回调位置是对价格运动趋势构成强大的支持或阻力。

江恩认为,不论价格上升或下降,最重要的价位是在50%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经常会发生价格的回调,如果在这个价位没有发生回调,那么,在63%的价位就会出现回调。在江恩价位中,50%、63%、100%最为重要,他们分别与几何角度45度、63度、和90度想对应,这些价位通常用来决定建立50%回调带。

(3)   江恩循环周期理论的运用

通常,周期分析者认为,波谷比波峰可靠,所以周期长度的度量都是从波谷到波谷进行的,原因大概是绝大多数周期的变异出现在波峰上,也就是说波峰的形成比较复杂,因而认为波谷更可靠些。从实际应用结果来看,在牛市中周期分析远比在熊市中表现优异,这与周期理论研究倾向于关注底部有关。同时,牛市中波谷比波峰形成或驻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而波峰因常出现强势整理的态势,较为复杂,所以较难把握,适宜以波谷法度量;在熊市中则相反,因为失态较弱,市场常以整理形态取代反弹,所以波峰比波谷形成时间要短,易于发现,适宜以波峰法度量。

周期理论中四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叠加原理、谐波原理、同步原理、比例原理,以及两个通则原理:变通原理、基准原理。

叠加原理是指所有的价格变化均为一切有效周期简单相加的结果。也就是假定我们能够从价格变化中分解出每个周期成分,那么,只要把每个周期简单的向后拖延,然后再合成起来,结果就应当是未来的价格走势了。谐波原理是指相邻的周期长度之间通常存在倍数关系,一般为2倍或者1/2倍的关系。同步原理是指一种强烈的倾向性,即不同长度的周期常常在同一个时刻达到谷底。根据同步原理,不同市场、但长度相近的周期往往也是同时进退的。比例原理描述的是,在周期长度与波幅之间具备一定的比例关系,周期越长,那么其波幅也应当成比例地较大。

变通原理是指上述四个原理只是说明市场具有强烈的倾向性,而不是严格不变的规则。基准原理认为,尽管各种市场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应用上述原理的时候也都容许我们有所变通,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基准的谐波周期,适用于所有市场。这种基准的谐波模型是研究任何市场的起点 

(4)       江恩共振

江恩认为,市场的波动率或内在周期性因素来自市场时间与价位的俏数关系。当市场的内在波动频率与外来市场推动力量的频率产生倍数关系时,市场便会出现共振关系,令市场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巨大作用。如下情况可能引发共振现象。

1.   当长期投资者、中期投资者、短期投资者在同一时间点.进行方向相同的买入或卖出操作时,将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共振。

2.   当时间周期中的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交汇到同一个时间点且 方向相同时,将产生向上或向下共振的时间点。

3.   当长期移动平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交汇到同一价位点且方向相同时,将产生向上或向下共振的价位点。

4.   当K线系统、均线系统、KDJ指标、MACD指标、布林通道指标等多种技术指标均发出买人或卖出信号时,将产生技术分析指标的共振点。

5.   当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等多种政策方向一致时,将产生政策面的共振点。

6.   当基本面和技术面方向一致时,将产生极大的共振点。

共振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发生,而是有条件的,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可以产生共振;当条件不满足时,共振就不会发生;当部分条件满足时,也会产生共振,但作用较小;当共振的条件满足得越多,共振的威力就越大。在许多时候,已经具备了许多条件,但是共振并没有发生,如果没有关键条件,共振将无法产生,在这一点上江恩特别强调自然的力量,认为市场的外来因素是从大自然循环及地球季节变化的时间循环而来。共振是一种合力,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多种力量向同一方向推动的力量。